商家暗藏在促销活动里的那些龌龊事

来源:本站作者:admin 日期:2016-4-14 浏览:0

每逢换季,各大商家纷纷推出特价销售、打折、返券等优惠促销活动,面对各类商品以及各种优惠措施,“剁手党”们的钱包怕是又要被榨干了。

深圳湘军打假团队提醒消费者,要特别注意包装标识、产品说明书,一定要留意商品是否标有品名、产地、厂名、生产日期、批号、规格、配方或主要成分、保质期限、食用方法及禁忌等标识。

同时,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看清七大购物陷阱:

1.“买满就送”暗藏玄机。

以商家推出的“买满2000元就送”的活动为例,其操作手法可能是:消费者在购买标价1999元的主商品后,还差1元才能参加活动,于是再买小额商品凑单,但商家早已暗中将各类小额商品提价,消费者因而难以获得活动宣称的所谓折扣。

2.赠券多但限制更多。

有些商家给出的赠券、折扣券的使用限制多,包括限型号、限品牌、限数量、限时间、限价格、不设找零等。

3.虚构原价再打折。

一些商家采取虚构原价假打折的手段,先把商品提价再佯装返利赠券。有的商家则打着“全市最低价”的噱头,诱导消费者购买。

4.免费抽奖赔大钱。

有的商家在百货商场内的柜台或超市门口开展“凭小票免费抽奖”活动,由于把百货商场、超市的购物小票作为抽奖条件,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商场或超市举办的活动。只要参与抽奖,大多数人都会中大奖,奖品一般是以2折或3折的价格购买饰品玉器等,但商品的标价远高于其市场价值或者商品难以鉴定真假,以致不少消费者因贪便宜而赔了大钱。

5.预付卡优惠变陷阱。

在消费高峰期时,一些商家会借此时段启动销售额的大冲刺,预付卡消费模式的占比也日益增加。有的商家会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,以能给出更多优惠为诱饵,诱导消费者先付款、后消费。但是,预付方式容易让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,丧失主动权,再加上商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、部分商家信用缺失等原因,所谓优惠很有可能变成陷阱。

6.换季商品耗尽“三包”期。

有些商家以低廉的价格销售换季商品,但由于不是当季产品,消费者在购买后并不能立即使用,待到适合的季节拿出来用时,商品已耗尽了“三包”期限。消费者原以为是自己赚到了,实际上却是商家逃避了“三包”责任。

7.以次充好无发票。

有些商家销售的产品表面看起来物美价廉,实则是以次充好,此类可能涉及数码产品、日用品、鞋服、箱包、名贵药材等。而有的商家则是打着奖品、赠品的旗号处理伪劣次品,并且不提供发票。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